多米体育对于建筑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而言, 数字化是基础,在线化是核心,智能化是目 标。首先是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的建筑业人工智能应用要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 上,以数据驱动,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实现智能算法。其次是在线化,无 论是对数据的直接应用,还是进行数据的集成,都需要以实现在线连接作为保障。 就像数字孪生的实现,管理者需要在施工现场采集大量的、多维度的实时数据, 以保证呈现完整物理实体的运行状态。所以说,只有实现了数字化和在线化,才 能使得智能化成为可能
从建筑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化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即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水平、 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引领项目全过程 升级。
第一,建筑业大数据应用可以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水平。 大数据的应用将极大推 动建筑行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建筑市场的透明性、竞争的公平性,利于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市场诚信监管体系,实现对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 工程项目的统一集中管理。对在建工程项目、市场各方主体及关键岗位人员实时 动态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利用大数据分析,遏制围标串标及其他违法现象 的发生。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质量检查、检测行为,保障 工程质量,实现质量溯源和劳务实名制管理。 诚信大数据的建立,有效支撑行业 主管部门对工程现场的质量、安全多米体育、人员和诚信的监管和服务。
合与服务创新,产业链各方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共享、 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 提高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改变原有产业链割裂、孤
理各环节和整体效率,为各级组织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借助云算法和人工 智能的多种手段,实现从统计性分析到预测性分析乃至向决策性分析升级, 进而 实现项目浪费最小化和提质增效,助力每个工程项目成功。
建筑业是具有海量数据的行业,但是这些数据散落在政府、企业、项目和岗位等 各个层级,因此数据的采集、集成和应用也成为行业应用的难点。 如何更加高效 应用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 业内关注的焦点。
建筑行业大数据应用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 主要有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即数 据的采集、数据的集成和统一、对大数据的挖掘。 纵观整个行业,还是有一部分 优秀企业的实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的。 对于数据的采集,可以更多借助物 联网技术只能感知的手段进行数据采集,这样能够实现部分相对自动化的数据获 取。在数据集成方面,需要建立平台层面的系统来集成和归集数据。这些数据的 应用大体可分为三层,即项目层、企业层和行业层,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对各层 面的数据进行集成,为后期的数据应用做好基础。针对大数据的挖掘,需要与管 理模式和流程紧密联系。比如数据可以应用在招投标之后,判断是不是会有串标 情况,通过对足够广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据应用与发展》副主编、广联达董事长助理、研究院院长就建筑施工行业的 大数据应用与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放的若干意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数据资源规 划建设,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开放,推动大数据技 术产业创新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建设多米体育、有效整合和安 全利用,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的在线共享和服务能力多米体育。 可以看到,一个大规模产生多米体育、 分享、应用数据的数据技术时代(DT时代)已经到来。以数据引领创新,用数 据驱动发展正成为业内与社会的普遍共识。
第二,建筑业大数据应用可以驱动企业数字化变革, 增强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数 字化企业平台,将企业所有项目的生产情况全部纳入实时动态监控范围,对偏离
目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 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及集约化经营,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的实施进 度多米体育、质量和成本。基于项目数据的有效集成,在企业层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经营
管理和科学决策,保证多项目管理全过程可控与目标达成, 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 理能力。以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为基础,借助互联网金融,催生商业模式的创新, 加速企业发展。
伴随数字化变革和数字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正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发生深度融合。数据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 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今年的中国建设行
业峰会期间,本刊记者与《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大数
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岗位、多专业、多参与方的共同参与,决定了项目各项 任务与工作的协作与整合至关重要。以BIMPM(项目管理)的专业应用和智 慧工地应用为核心,集成工程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等各关键要素数据 和信息,进行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形成项目的统一协同交互和大数 据中心,有效支持现场作业人员、项目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各层的协同和管理工 作,进而更好地实现以项目为核心的多方协同、 多级联动、普遍互联、管理预控、 整合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