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体育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4-01-31 18:37:57

  多米体育(1)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 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 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 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 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 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2)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 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 而发达国家一般占 5-9%左右, 有的超过10% , 一般企业也达3%。

  毋庸讳言,上述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 建筑业的发展,并制造了许多从业企业的生存困境。 能够有效地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着企业和行业 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一个不完整的关于 企业战略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 这些问题,并在下一步的战略中进行了矫正——尽管 并非一一对应,但显然涵盖了问题的大部分。透过这 些战略,我们显然可以看到一个愈加规范的、愈加成 熟的建筑业。

  (1)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 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 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 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 突出贡献。 (2)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 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 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 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 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 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 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数据 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11)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 高峰时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 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 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 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 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 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 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 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 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 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 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 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12)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据了解,我国目前新建建 筑中有95%仍属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 的近三成。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 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 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住和公共 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 到2020年要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造成 建筑不节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电 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 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措施不利,造成节能项 目难以落实,这样造成巨大能源浪费。

  (7)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 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 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 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8)产业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业仍没 能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其主要表现在:第一, 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偏大, 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小而专、小而精的小企 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并 且,尽管大企业数量偏多,但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 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较少。第二,经营范围、 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多米体育。数百家具有一级承包资质 的建筑企业都可以参加总承包层次上的竞争,体现不 出各自的目标市场和优势劣势,造成了建筑市场竞争 的混乱和无序,这种无序竞争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 不规范行为。

  (1)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组织结构老化是建筑企业管理水 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已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但 目前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多米体育, 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其次,我国大 多数建筑企业仍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重项目、轻收益、轻 管理多米体育,再加上管理人才匮乏等原因,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一 直处于较低状态。另外,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 点多面广,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 (2)关键性人才匮乏。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 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多米体育, 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 素。从建筑业人才的现状看,一些从业人员因循守旧,已 显示出对新经济状态的诸多不适应;企业中大多数管理人 员都是技术出身,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严重匮 乏;熟练型技工的断档,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5)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例,我国 建筑业的技术贡献率仅为25-35%, 而发达国家为70-80%;国 家每年专利受权6万余件, 但形成生产能力的仅1万多件, 大 约有80%的专利技术被闲置。这主要由于目前技术创新人才 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政府机构里, 企业虽说是创新主体, 但却 缺乏一流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以来, 没有有效机制解决科研 和生产两层皮的问题, 导致社会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 费。 (6)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无论是总 体还是个体, 无论在技术、管理,还是在资产规模上, 我国企 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力都很弱, 这与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 很不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走出低利润率 的境况。故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 我国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 营业收人、劳动生产率, 还有是获利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 距。

  (3)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 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 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 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 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 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管理 混乱,有些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 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 生。 (4)建筑业人才匾乏。目前, 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 口3400多万中有2300多万是农民工, 大专以上学历的仅 占3%。加之,近年来企业效益大多不理想, 人才外流 严重, 庸才增多。

  (5)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 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 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数据摘自《建筑业 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6)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 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 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 能力显著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 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 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7)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 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 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9)市场规范程度较低。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 工程款、索取回扣等问题一直是建筑业的顽症,尽管 国家对上述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大力地防治,但一个统 一的、开放的、体系完备的、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在 我国尚未建立。目前,相关部门已在探究和初步建立 规范建筑业各方主体行为的长效机制,但在短期之内, 建筑业还将处于市场规范程度较低的局面。 (10)过度竞争现象较为明显。建筑业过度竞争的根 本原因在于行业集中度较低多米体育,且进入壁垒较低,退出 壁垒相对较高。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 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 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 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 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3)资金运作和融资能力亟待加强。无论是从企业承 接项目,还是从企业发展来讲,资金运作和融资能力 都是建筑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就某个项目来说, 建筑企业项目承接后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流动资金, 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是制约企业做大的一个重要瓶颈; 就企业发展来说,如果没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 力,将很承接到一些对资金和融资能力很高、竞争相 对不是很激烈、收益比较大的“技术型、融资型”项 目,企业将只能为了低盈利项目和大量的竞争对手拼 个你死我活,很难谈得上“成功经营”。 (4)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规模 较大,周期较长,投资量巨大,可产生风险的因素数 量多且种类繁杂,而且风险损失的严重性——不但会 造成财产损失,更会影响企业声誉。这就要求企业具 有相当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能力。但由于决策 机制及信用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与发到国家相比, 我国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弱。

  (3)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建筑业增加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 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 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4)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集体建筑经济, 包 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 也包括混合所 有制中由公有控肌的股份制经济和广大职工投资人股 的股份合作经济。它是劳动者筹资金、自愿结合、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民有民营经济。它已不同于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本经济, 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成。建筑业的集体经济, 经 过多年的发展壮大, 无论在容纳劳动就业、在完成建筑 总产值, 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 均在行业中占据了 重要地位,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对于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至关重要,企业能较好地整合资源, 才能有效地发挥协同效应。这里说的资源不仅包括企 业内部资源,也涵盖了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 外部资源。对建筑企业来说,主要的外部资源有:银 行及金融机构、政府、专业承包商、建材供应商、业 主、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的研究机构等,与这些资源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无疑将获得竞争优势,而 且这些竞争优势也往往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具有持 久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