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体育最新披露减免租金的是华润置地,该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在艰难时刻与租户共克时艰,集团已采取一项租金减免计划,以帮助符合条件的租户减轻其经营困难及负担。
根据计划,租户租赁的物业租金将在 2022 年内获不超过 6 个月期间的减免,取决于物业所在地点、当地政策、租户所属行业及租户的情况。物业则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体育中心以及其他商用物业。
同时根据初步估计,华润置地提供的租金减免总额介乎人民币 22-25 亿元(含增值税),占公司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经营收入约 1%。华润置地披露的月度营运数据则显示,截至 6 月底,该公司累计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约 80.9 亿元,同比降低 5.9%。6 月期间,公司已落实部分租金减免安排,投资物业已确认减免租金约 17.5 亿元。
华润是今年公布租金减免实际预期金额最大的央企。不超过25个亿,的确数字不小。主要还是因为华润商业自持项目位于深圳居多,且深圳今年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封城一周。
从此次疫情爆发,国企或者央企背景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越来越受到租户的青睐,很大原因在于国资背景的开发商在落实疫情减免政策更彻底,更到位。由于今年的疫情点状发布,外加上民营地产商本身经营更为困难,在给到租户免租的时候,更多是因商户而异,商户能获得减免政策极为有限,谈判也很为艰难,但国资背景就基本上没有这种问题。所以,不少拓展意向的租户在选择的时候,笔者也更建议让他们首选国企,毕竟按照中国目前常态化管理的状态,下半年的情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善。目前对于生存中的租户而言,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盘点了一下:在购物中心里有多少国资背景的租户呢。好像线%以上都是民营企业乃至小微企业,小老板等。他们的确需要国家更多层面的关心还是关注,因为90%的背后是90%以上的辛苦的打工人。
7月26日,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披露内幕消息称,根据第四批2022年票据的条款,第四批2022年票据的所有尚未偿还本金额及其应计利息,于到期日2022年7月25日到期并应支付。截至公布日期,宝龙地产尚未偿还该等没有交换的第四批2022年票据余下尚未偿还本金额2129.4万美元本金及应计利息。
宝龙地产也暴雷了。这个在前几年大举进军商业地产,请来原万达和吾悦的陈德力,在前2年,全国招兵买马,势头不小。
但到了今年,宝龙商业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直到这次宝龙地产暴雷,我们清楚知道了母公司不行了。据说“寻求展期的同一天,宝龙召开投资者会议。并说明了当下困境:再融资被掐断,去年四季度至今偿债200亿元,在今年下半年还面临等额于70亿元人民币的公募债务;努力出售资产但未达预期,疫情影响销售受阻,救市政策传导下来需要时间。而听说宝龙地产曾尝试计划出售150亿元-200亿元货值的商业地产资产包,然而这些努力均不及预期。”
房地产暴雷前最多的选择就是卖商业。但商业属于重资产,即使降价卖,在现在这个行情下,没有人会很快接手。查阅资料,其实5月,宝龙商业曾拟以代价8.68亿元,向宝龙控股收购一幢位于上海的办公大楼。该办公大楼为宝山区,高24层,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但被市场质疑为“太过明显的输血行为”,交易经一个月的酝酿后,最终于6月初终止。是的,商业作为上市公司,这样的利益输送哪怕是合理的,但可能也不被股民所接受。所以,大概率,宝龙商业大举扩张的步伐要告一段落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商业选择,又少了一个。
继深圳龙岗万达广场和宝安福城万达广场后,7月30日,万达商管集团着力打造的深圳第三座万达广场——深圳光明万达广场正式开业。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万达商管集团、光明区相关政府部门、众品牌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
作为万达商管集团助推光明区乃至深圳商业升级的又一新典范,多米体育深圳光明万达广场引入70%城市及区域首店品牌,以首店经济、网红经济为光明区注入大量时尚、潮流、娱乐的商业元素。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凤凰城核心圈C位的商业部分,深圳光明万达广场建筑面积约37.51万m²,是集高端公寓、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级商业综合体。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年轻的光明,辖区内18-35周岁的核心消费客群占比超过80%,活跃于项目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近15万常驻人口及23万工作人群。
深圳光明万达广场精准找到商圈缺口,以青年文化为载体,打造商业面积约6万㎡的光明区首席年轻人休闲聚集地。
深圳的第三家万达广场开业了。虽然推迟了不少时间,但也还是开了。从官方介绍来看,没有太多亮点,品牌也基本没怎么重点阐述,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可讲的品牌。尤其是所谓的70&的首店这种说法更是说明大部分都是从来没有在深圳进驻的品牌,要么就是从集团北方区域忽悠来的,要么就真的第一次做品牌的。昨天开业,朋友圈一些万达的朋友好像也没有宣传客流多少,看样子至少当天客流不值得一提,看后面吧。
光明万达是深圳特发集团轻资产给到万达的一个项目。位置地段不错,多米体育正在今年1月份刚开的龙光的蓝鲸世界对面。之前我也说过,蓝鲸世界商户的坪效是真不错的。但光明万达的体量太小,且被龙光赶在之前开业,也是影响到万达招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目前万达进入深圳的影响来看,无论是宝安、龙岗还是现在的光明,尤其都不是在核心地段,目前都没有引起业内有太大的关注,深圳消费者也并没有特其有太大的认可和满单。的确也是,深圳购物中心琳琅满目,各种类型丰富,以万达的经营方式想在深圳突围,难度不为之大也。
从7月31日开始,Zara的三个姐妹品牌 -- 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us将同时关闭天猫旗舰店。线上店铺关停,再加上线下实体店早已陆续闭店,入华十余载,这三个快时尚品牌算是彻底告别中国了。
比失败离场更令人唏嘘的是,“打折”“促销”这些颇具吸引力的字眼,竟然没能引来几个“捡漏者”。《财经天下》周刊在这三个品牌的天猫旗舰店看到,尽管店铺首页打着“年中折扣精选”“低至4折”的标语,但销售数据还是惨不忍睹,月销售量普遍不超过五十。
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可能就有都落寞。在几年前的中高端购物中心,我们时常看到zaza和他的姐妹品牌同时出现在一层,或者上下层。可能不少人并非知道他们出自一个集团,毕竟各自对人群定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且知名度较高的还是Zara。
快时尚品牌一直是购物中心争相拉拢的品牌宠儿,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快品牌四架国际马车:HM、优衣库、Zara和无印良品。几乎相对较好的购物中心都会想方设法争取到以上几个品牌之一进驻商场。快时尚品牌永远是招商前期品牌重点跟进方向。据说,某个快时尚的华南区域开店负责人,明目张胆的收取进店好处费,是以百万为单位的。相信,华南招商圈都清楚。或者这应该是个品牌在中国都通用的做法。这么高金额的好处费,但仍有开发商趋之若鹜,也正是因为快时尚的确对于购物中心品牌落位和经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但如今,我们快到了HM的没落,以及Zara最近几年的无力,大举关店。多米体育曾经属于他们的辉煌到底怎么了。个人觉得一方面还是电商的影响太大,对于传统服饰零售行业有着深远的打击,另一方面还是欧洲的品牌经营商并不真正了解亚洲人,尤其中国人的市场。随着中国消费的崛起,多米体育原来的崇洋更多被个性化、体验所取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优衣库一直长盛不衰,除了了解亚洲人以外,许多设计师联名款或者一些合作款,价格低廉且个性好用。因此,作为购物中心从业者,要时刻关注品牌动向,定期对品牌进行调整,以保证符合消费则的预期,才能长盛不衰。
以基本款为主打产品的本来,从当下人们的穿衣需求出发,专注材质的挑选与细节的斟酌,强调“品质、国风、环保、舒适、功能”,让基本款更具内涵。
该店位于广州天河区万菱汇,一共三层,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纯色系、女装、男装和童装四个区域。这家店店铺设计之初就规划留出的空间,供艺术品展览。商业与艺术的交叉融合,赋予了购物更丰富的体验。
二楼的商品则选择更加多样化,主要有两大类产品,女装及内衣;满足了女性消费者在生活中各种场景的穿搭所需,是女性消费者的购物天堂。
三楼则是男装区与童装区;这里还附带不同年龄层的设计感单品,年轻系列、成熟系列、通用系列,融合不同年龄/风格的差异化个体,样式百搭又充满个性。
既然国际快时尚品牌已然不给力,我们不如都关注一下国内的原创品牌。根据《“2022天猫淘宝618预售”服装品牌排行榜》显示,本土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超越UNIQLO(优衣库)成为女装赛道的最大赢家,长期位居首位的UNIQLO被挤下神坛,另一国内女装品牌MO&Co.上升至第三名,而ZARA直接跌到了十二名。
作为中国广州的本地快时尚品牌,UR在目前的购物中心品牌组合里,已然占据重要的位置,也基本上是继zara不开店后,购物中心快时尚的品牌首选。最近,在广州万菱汇开设的第一家子品牌,叫做“本来”。3000方可以理解为一家大型的快时尚次主力店了。笔者也现场看过,店内浓墨重彩设计师风格,服饰价格也比较亲民。“本来”这个名字也挺舒服,与ur比起来,更舒适、更休闲。建议大家也可以重点关注此品牌。
7月26日,有媒体报道,美宝莲将关闭全国线下门店,仅保留屈臣氏内专柜。客服表示,具体什么时候全部关闭还不确定,是公司经营重心的转移,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日,美宝莲官方团队回应称,“为顺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美宝莲纽约自2020年起逐步对传统线下渠道进行战略转型,以实现线上线下交融互动的体验店,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多元美的购物体验,未来将持续不断打造更强大的优质单品。”公开信息显示,这并非美宝莲线月美宝莲就已撤出百货和商超渠道。此次线下门店全部关闭,可看作是对线下渠道的全面清算。
此次关店主要波及全国80家美宝莲购物中心门店。根据赢商大数据,在全国24城5万方购物中心中,多米体育美宝莲现有80家门店,主要位于广东(15家)、江苏(7家)、河北(5家)、山东(5家)、上海(4家)、北京(4家)、河南(4家)。美宝莲的门店主要位于成熟商圈和区域商圈内,偏好万达广场。
美宝莲的没落代表了大部分国产小众美妆品牌的崛起。这点我相信女性顾客最有发言权。想要感慨的是美宝莲作为最早百货和购物中心的彩妆代表性品牌之一,几乎我们走进一楼,都能在最好的核心位置看到它。到现在,也日渐没落。其实和购物中心为什么要不断持续的做品牌调整是一个逻辑。市场不进则退,只有不断保持品牌创新,保证活力,才是经营的王道。美宝莲崛起了25年,但是很多的餐饮品牌,生命周期可能才3年,谁不都应该更努力吗?